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变革。随着企业技术升级、工艺优化与标准更新,企业迫切需要能够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然而,职业院校目前的人才培养环境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相差甚远,新工艺、新标准难以较好地融入课堂,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匹配度不高,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提升。对此,学校紧密围绕装备制造产业高端人才需求,聚焦数字化精密制造领域,联合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精雕)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实体化运营“先进制造精雕产业学院”(以下简称:产业学院),有机地将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打通了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实现“身在校园、做在企业”的实景化育人。
创新一个理念,“四共四融”建设产业学院
学校紧跟装备制造产业升级以及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携手北京精雕等龙头企业建成先进制造产业学院,构建了“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人员共用、利益共赢”企业实景育人平台建设机制,形成了“团队融合、技术融合、文化融合、管理融合”运行机制。先后获批国、省、市、区研究服务平台,深度参与区域企业技术研究,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进入教材,实现产学研耦合赋能,学生专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随动行业技术同步提升。
产业学院授牌
依托产业学院,借助“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咸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渭城区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四级研究服务平台,校企共组团队展开教学科研,促生了“会教学、擅服务”的育人团队建设,校企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研发,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科研能力随动产业技术发展动态提升,实现学生技术应用、技术创新能力同步提升。
实行一套举措,“三进双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为充分发挥产业学院校企协同育人职能,在产业学院的企业实景化加工环境基础上,北京精雕选派8名工程师与我校骨干教师共同组建双导师团队,共同承担产业学院的理论授课、项目实训教学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等工作,双方按照项目与教学内容,适时地相互转换“身份”,实现人员双向流动与能力互通。
依托产业学院对接地域企业需求,校企团队深度参与企业生产技术研究,共同推动技术创新,深化企业技术服务,增效产品更新换代。校企团队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具实践应用价值的学习体验,完成产学研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企业场景进校园、企业人员进团队、企业案例进教学,教学环境与企业现场互通、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互通”。
建成一套体系,实行人才精准培养
以产业学院为平台,与北京精雕签订订单协议,成功实施了数字化精密加工人才定向精准培养,构建了三级递进式人才培养体系。以校企团队共同编写的数字化精密制造系列教材为载体,连续三年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素养。第一年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加工兴趣为目标,进行数字化精密加工基础知识讲解与软硬件认知培训;第二年以企业典型案例为载体,通过软硬件培训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其熟练掌握精密加工基础技能;第三年,以复杂零件加工项目为载体,全面进行“工艺编制-精密加工-在线监测”全流程精进培养,使学生具备系统化的零件加工思维,具备更全面的数字化精密加工技术技能。
取得系列成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技能培养效果显著,就业质量全面提升。依托“精雕班”三级递进式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校企合作,高质量地实现了数字化精密加工技能人才培养,学生投身精密加工领域兴趣强烈,完成个性化作品制作,深刻理解了精密加工相关知识与理论,全面掌握了高端精密加工中心操作方法,实现高质量就业,“精雕班”毕业生实习薪酬平均5000元,正式薪酬达到7500—12000元。
(a)创意直尺 (b)笔尖上的吉他 (c)蛋壳上的雕刻 (d)冰墩墩
精雕班个性化作品
教学资源丰富新颖,育人载体全面升级依托产业学院,将企业典型产品引进课堂,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实现实境教学与双元育人。校企共同建设《数字化工艺设计》《柔性工装设计》《精密与多轴加工》等课程,引入了“薄壁精密航空叶轮”“无缝对模”“医疗骨搓”等15类企业产品作为教学载体,培养了学生薄壁类等特殊精密零件的加工技术、多轴加工的CAM编程技术、五轴加工智能分中摆正技术等核心技能。为了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组建了“双元”教材开发联盟,开发了《数字化精密数控加工岗位群技能标准》1项,编写了“1+X”精密数控加工证书配套教材1套。
|
|
|
(a)薄壁精密航空叶轮 |
(b)无缝对模 |
(c)医疗骨搓 |
|
|
|
(d)叶轮 |
(e)镜面精密零件 |
(f)汽车车灯灯模 |
企业产品教学载体
“双师”培养落到实处,助力科研成果突出。依托产业学院,以先进的硬件设施和高水平团队为保证,校企联合实施实际企业任务,逐步提升了校内师资数字化精密制造技术研发与验证能力,先后多名青年教师获得1+X精密数控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授课、技能、科研水平进一步增强,学校对外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相关教师参与西安高校保密科研项目4项、某研究所航发类保密项目4项、某军工企业保密项目2项、某三甲医院保密项目1项,服务10余家中小企业技术攻关项目20余项,为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学校被授予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
青年教师获得1+X精密数控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挂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在产业学院的支撑下,我校咸阳市高端数控机床关键零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咸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挂牌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与咸阳市秦都区工业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基地,以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目标,与咸阳市中小微企业签订技术服务项目5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6项,企业收益超过1000万。
市级创新驱动平台授牌
|
|
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工业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基地挂牌 |
产教融合模式得到了兄弟院校的认可,西藏民族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等 200 余所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来校进行调研,就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兄弟院校来访交流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陕西教育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对先进制造产业学院进行了报道。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报道
2023年5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整版图文,以《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产业相融,培养与就业衔接,科研与生产互促-所高职学校的产教深度融合探索》为题,6000字长文深度聚焦我校产教融合育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人民日报》2023年5月12日第13版